7月6日下午,校学术委员会在行政楼B319会议室召开会议,对2016年度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进行立项评审。会议由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长萍教授主持。
此次项目重点围绕“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展开。
2010年7月,经文化部批准,大晋中文化区域被评为“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其范围包括晋中市全部11个县(市、区),太原市阳曲、清徐、晋源、小店4县区和吕梁市的汾阳、孝义、交城、文水4县市,涵盖三市19个县级行政区域。区域内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滋养着当地民众,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仍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充分发挥我校在社会学学科研究方面的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动员多方面力量建设好保护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数据库建设工程庞大,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仅国家级就达40项之多。
2016年度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指南发布之后,广大科研人员申报踊跃,积极参与,共收到各类申报项目42项。
评审会上,各科研项目申请人采用PPT形式详细汇报了申请项目的研究思路、科研队伍组成、研究方法与步骤。校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根据《晋中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晋中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申请立项的科研项目进行评议。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长萍教授公布了评审结果。
数据库建设工作繁杂艰巨,特别是第一手资料的获取是数据库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步。此次科研项目立项评审为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